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详细内容
专家解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来源:楚天律师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3日作者:新华网 吴小军 陈菲

 向世界展示成长中的法治中国形象 

----专家解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针对白皮书发表的意义,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今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有关专家和学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详细解读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记者:《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下简称法治白皮书)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蒋立山(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首先,法治白皮书旨在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国法治发展状况、阐述中国政府在法治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和原则立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进程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法治白皮书本身的意义。其次,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欣逢奥运、令世界倍加关注中国的一年。法治白皮书在这一年发表,客观上也强化了它的总结与展望的意义。

  记者:法治白皮书有什么亮点?

  蒋立山:法治白皮书的亮点很多,有制度方面的亮点、制度运作效果的亮点,还有思想方面的亮点。我认为,法治白皮书的最大亮点,就是较完整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成长

  中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一个成长中的法治中国的形象。

  一个“成长中的法治中国”的形象,是通过白皮书的各个部分以及一系列具体亮点构成的。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具体亮点。第一个具体亮点,白皮书确认了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价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从人治转向法治,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跨跃,是用了无数教训和代价换来的。第二个具体亮点,白皮书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方式确认了为各国所认同的法治的核心内涵:宪法和法律至上。可以这样说,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既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宗旨,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是中国法治三十年发展成果的思想结晶。第三个具体亮点,白皮书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就明确了现阶段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即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第四个具体亮点,就是第一次全面集中阐述了中国三十年法治建设的七个方面的成就。第五个具体亮点,白皮书描绘了一幅正在成长的法治中国的形象,回答了国际社会十分关心的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白皮书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主张,描绘了一幅未来法治中国的图景。

  记者:中国的法治建设目前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的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自此,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立法三个层级的法律规范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确保了国家权力正确行使,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的各项权利。

  四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五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法制环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场主体立法、市场管理立法、宏观调控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对外经贸合作立法,正在不断改善。

  六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了行政主体立法、行政行为规范立法、行政监督和救济立法、国家公务员立法,加强了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问责等制度建设。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开审判、合议、人民陪审员、辩护、诉讼代理、回避、司法调解、司法救助、两审终审、死刑复核等检察和审判制度,创新和发展了仲裁制度、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公证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努力维护了社会正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七是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记者:从法治白皮书看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会有怎样的发展?

  胡水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副主任):法治白皮书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成就,提到了我国法治建设仍面临的一些问题,归纳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且由此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这些内容看,我国的民主法治会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一是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法治白皮书指出我国法律体系是开放的和发展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因此,立法仍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规划,我国要在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此之后,我国仍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和完善旧的法律,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二是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是,有了法并不当然地意味着人们会自觉地遵守法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的现象仍然会存在,因此,我国法治建设的下一个关键将是宪法和法律的严格实施。

  三是法治精神得到更有力弘扬。就内容来说,法治白皮书是一个价值意蕴很强的白皮书,它并不仅限于对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简单介绍,而是在动态描述中通篇洋溢着对人民民主的维护、对人权的保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法治精神的弘扬。由此看,今后我国法治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的同时,会在法律实践中更加突显人民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树立和巩固“念兹在兹”的法治理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四是人民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地共同向前发展。在对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的动态描述中,法治白皮书鲜明地突显了法治与人民民主紧密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今后的法治建设中仍将得到保持和发扬。此外,法治白皮书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成就,这七个方面集中体现在宪法修改和执政党关于市场经济、依法执政、和谐社会等的若干决议中,由此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执政党在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中仍将处于根本地位。

  总的来说,法律在我国政治实践和国家工作中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强。

  记者: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胡水君:一方面,正如法治白皮书开篇所指出的,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法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政治的成熟,就此来说,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治会更加趋于平稳理性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治”有“太平”、“安宁”之意,法治是一种通过“法”来达到“治”的治国方式,它包含着万世太平、国泰民安的理想,就此来说,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可望更加繁荣和安定。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首次发布 意义深远

 

  法制网记者蒋安杰

  2月28日,《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发表。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第一次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历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等,进行了深刻总结和庄重宣示。

  记者: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对外发表了50多部白皮书,请您谈一谈这次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周成奎:自1991年我国政府开始对外发表白皮书,迄今已发表了55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是第56部。这也是我国对外发表的第一部全面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状况的白皮书,是继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之后,又一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白皮书。它的发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过去我国没有对外发表过一部全面介绍和说明中国法治建设情况的白皮书,因此适时推出《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通过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法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倡导法治,厉行法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不懈努力;

  二是通过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客观地展示我国法治国家的形象,有助于澄清西方某些舆论对我法治建设存在的误解,有力地回击了某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攻击;三是通过撰写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可以系统回顾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也都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记者:我国法学界、法律界一直期待这部白皮书的发表。请您谈谈它对我国法学界、法律界的积极作用,以及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意义。

  周成奎:发表这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对于我国法学界、法律界来说是一件大事。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可以使我国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宝贵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白皮书系统回顾和深刻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遵循的基本经验,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使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必须把法治建设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既注意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不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把法治建设的基础放在制度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上。这是带有根本性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实践和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部白皮书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周成奎:一是全面客观。白皮书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国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什么样的,法律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不是基本完备了,中国人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保护、宗教以及社会保障等,以及中国的行政执法情况如何,中国采用什么样的司法制度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国外普遍关注的,也是对我们了解较少的几个问题。白皮书对此都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和说明。同时,白皮书也客观地指出了中国法治建设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是用事实说话。白皮书通过大量数字说话,说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自主选择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得到全中国人民普遍拥护的。

  三是通俗易懂。这部白皮书,不是教科书和学术文章,语言深入浅出,国内外的受众都能看明白。

  四是白皮书注意吸收了最新的法治理论研究成果,引用了法律实践中最新的数据和资料。

  记者:据介绍,这部白皮书起草的时间比较长,请您介绍一下白皮书的起草过程。

  周成奎:《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白皮书是由国务院新闻办牵头组织起草的,前后用了一年半时间。先后集中了国内法学界、法律界的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这部白皮书的起草工作。白皮书的框架和初稿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白皮书初稿形成后,在国务院新闻办主持下又两次征求了20多个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学科研单位的意见,并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反复认真修改,形成了现在发表的稿子。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集中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